1000,000篇深度好文

英雄与恶魔一线间

巴顿是公认的二战英雄,近日读巴顿的传记《巴顿将军》,这是历史学教授斯坦利·赫什森研究巴顿整整11年撰写的。刚读了不到一半儿,另一个人的影子就不断在书页中闪现,匪夷所思,这个人竟然是希特勒!一个是二战的大英雄,一个是二战的大恶魔。

巴顿和希特勒都是具有这样特质的人:都意志坚强,都非常勇敢,都具有战略战术上的杰出才能,都有偏执的种族成见。

大战前期,巴顿在夏威夷制定了一个逮捕128人的“橙子计划”,仅仅因为他们是日本人,包括两名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兵,一位后来担任夏威夷州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,另一位后来也担任了那个法院的法官。上世纪80年代,当历史学家迈克尔·斯莱克曼看到这份计划时说,巴顿“不只是一个残忍的笨蛋”。

巴顿和希特勒还有一些相同之处,比如:巴顿和希特勒都喜欢战争。巴顿的名言是:“为我悲者,不知我也。和平是我的地狱。”

巴顿和希特勒都有“超人”情结。巴顿认为:“战争的历史实际上是勇士的历史,尽管其人数少之又少,征服世界的不是马其顿王国,而是亚历山大,摧毁迦太基的不是罗马,而是西庇阿,战胜法国的不是同盟国,而是马尔伯勒,推翻查理一世的不是圆头党,而是克伦威尔……在战争中有这样一条真理:士兵也许什么都不是,将领却是一切。”

巴顿著名的战前动员:“我们要强奸他们的女人,掠夺他们的城镇,把那些狗娘养的赶下大海!”

甚至,巴顿的不顾一切的突击战术和希特勒的闪电战都如出一辙。

作为人的素质,希特勒要比巴顿高出很多,可是他们一个成为恶魔,一个成为英雄,这是非常荒谬的。原因何在?如果他们是汽车的话,希特勒是一部所有方面都比巴顿要优秀得多的汽车,只有一样,希特勒这部汽车马力太大,制动装置失效,他疯狂地一路狂奔,结果是一头撞在了山崖上,粉身碎骨。而巴顿好在马力还不够大,有良好的制动装置,一到他要发疯的时候都被人及时踩住刹车。例如他的部下在西西里岛枪决了俘虏,牵连他差点儿受到军事法庭的审判;他打了士兵的耳光,被新闻媒体抓住不放,弄得臭名昭著,最后被上级命令亲自向被打耳光的士兵赔礼道歉;他说话常常口无遮拦,被上级艾森豪威尔不断地警告:闭上你的臭嘴!

即使巴顿在最巅峰的时期,也始终被牢牢地控制在一个体制之中。任何一位英雄失去制约,都有可能成为恶魔。如果当年希特勒没有跨出德国国界,他将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英雄,把一个战败后百业凋零的国家,几年之内变成一个各方面都发达的强国。

英雄与恶魔只有一步之差,人类就是这样的一个物种,任何人失去制约都会走向自己的反面,无论他是英雄还是领袖,概莫能外。

(王剑摘自《现代阅读》2014年第5期)

文/孙少山

旅游
分享
收藏此文
建议您使用浏览器自带的分享功能。
知道了
评论
令人开心的文章 令人怀念的文章 令人沉思的文章 令人感动的文章
下载APP,好文章看个够
回到顶部
0